温度降雨量都在提升,水产养殖应该如何预

伴随着后续温度的逐渐提升,且后续进入6月后还会有梅雨季的多雨水天气的影响,针对塘口内的水草,就不得不提前考量如何预防“倒藻”问题的出现!

“倒藻”现象:

对于水产养殖来说,最不想看到的麻烦事之一就有倒藻,所谓的倒藻也就是塘口的藻类短时间内大面积死亡,使得这时期的水色骤然变得清,变浊或者是变红的一种现象。

而对于出现倒藻问题的塘口来讲,在短时间大面积出现死藻之后,头一个问题就是塘口内这些沉淀到塘底的死藻,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会很快腐坏,一方面造成塘口底质的恶化,引发有害菌的滋生,另外一方面则是在藻类腐坏的过程中,化学反应会消耗大量塘口溶氧。

其次,就是塘口的溶氧主体还是源自于塘内水藻的光合作用,而出现打造也意味着塘口的溶氧已经进入缺氧倒计时。

同时,倒藻问题也会引发塘口PH值下降,水体酸化,以及塘口内诸如氨氮、亚硝酸盐这类有害物质的含量增多影响虾蟹的生长。

因此,预防倒藻问题很有必要。

哪些原因能够引发倒藻问题?

(1)天气骤变引发;

当天气环境短时间内出现骤变,并且造成塘口内的水体环境也随之在短时间出现巨大变化的情况,比如水温骤降或者是连续雨水天造成塘口总碱度失衡等等,都会引发“倒藻”现象的出现;

(2)高温引发;

和水产养殖物一样,藻类本身也会有一个适宜的生长温度区间,超过这个温度,藻类就会出现倒藻问题,这其中以常规的绿藻、硅藻来说,绿藻生长适宜温度最高不能超过33℃,最低不能低于25℃,而硅藻则是最高25℃,最低20℃。

一旦温度超过最高限制,藻类就会可能出现老化死亡的现象。

(3)使用药物不当引发;

引发倒藻问题第三个最直接的就是使用药物不当造成塘口水藻大面积死亡的情况,从消毒剂到杀虫剂以及一些重金属盐类,这类产品本身对于塘口的水藻也有不小的影响。

一旦过量,过多次的使用引发倒藻情况。

除此之外,如果我们塘口缺乏藻类生长必要的营养元素,造成水藻生长受到干扰,其实也会引发倒藻问题的出现。

如何才能比较好的去规避倒藻问题?

(1)天气骤变时保证溶氧;

藻类本身也在夜间会进行呼吸作用消耗塘口内的溶氧,所以,在天气变化时应该尽可能增大塘口底部的溶氧,避免藻类夜间呼吸作用下引发塘口缺氧情况出现。

而对于增氧的原则,一般建议遵循以及原则。

1)晴天中午开,利用增氧机的搅水作用,可以打破池塘溶氧在水体中的分布,把丰富的氧气打入到底层。中午1点到3点开机。

2)阴天次日清晨开,阴天池塘上层光照度差,池塘溶氧不高,到了次日清晨会更低,为避免水体出现低峰值,开机时间大概3个小时,开机到日出为好。

3)连绵阴雨开半夜开机,这时不仅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弱,而且风力小、气压低、耗氧,鱼往往半夜就浮头。半夜开机预防泛塘事故的发生。

4)傍晚不开,傍晚池塘溶氧不至于紧张,一般不需要开机,打开增氧机,会形成氧债,黎明时分容易形成池塘溶氧低值,所以不要开。

5)阴雨天中午不开,阴雨天光线不足,光合作用弱,表层氧气也没饱和,此时开机,不仅不能增加底部溶氧,还会破坏表层光合作用造氧功能。

1)半夜开机时间长,中午开机时间短。

2)高温季节或面积大开机时间长,凉爽季节或面积小开机时间短。

(2)要定期进行有益菌的补充;

菌藻平衡能够很好的去维持水体的环境,2者之间互补互利,有益菌分解有机质提供藻类吸收的营养,藻类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促进菌类繁殖。

因此,定期的补充有益菌本身也能够利于水藻的生长和存活质量。

(3)提高水体的总碱度;

可以定期往水体中泼洒白云石粉或者小苏打,增加水体的缓冲能力,可以减少池塘PH变化,增加水体的稳定性。

本文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转载请注明:http://www.szhuazhuangbao.com/awkzyj/969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