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清晨,黔东南州麻江县坝芒乡猫头村村民曹恩前走到路边的垃圾箱丢垃圾,并顺路去自己的田地里看了看稻子。“有了垃圾箱,垃圾不乱扔,环境变好了。有了水槽,旱地变水田,收益翻了番,日子好过多了。”他笑着说。
麻江县是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对接帮扶贫困县之一。按照中央、省、市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决策部署,双龙航空港经济区自年以来,以特色项目为引领,助力帮扶地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明显成绩。其中,对口帮扶的麻江县贫困村脱贫率逐年增高,并于年4月全部脱贫;对口帮扶的罗甸县凤亭乡,也于今年上半年实现脱贫。
高标准推进项目帮扶
“年,我们和麻江县签订帮扶协议时,县里共有贫困人口人。”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社会事业发展局副局长李季说,为帮助当地打赢脱贫攻坚战,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管委会主任办公会议多次专题研究部署麻江县结对帮扶工作,管委会领导多次带队深入麻江县考察调研宣威镇、龙山镇、贤昌镇、谷硐镇、坝芒乡等贫困乡镇基本情况,先后多次深入瓮址村、共和村、药谷江村等的贫困户家庭与农户座谈,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促使帮扶工作常态化。在多次调研的基础上,决定采取项目帮扶、教育帮扶、就业帮扶、社会帮扶等手段,高标准推动麻江县脱贫攻坚工作。
年至年,双龙航空港经济区每年投入万元,用于对麻江县开展项目帮扶。其中,生猪养殖项目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运行,年项目出栏生猪头,带动了50户贫困户脱贫。
生态养鱼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则采取“村委会合作社农户”模式运行。“我们用双龙航空港经济区拨付的款项,建成占地13.7亩的生态养鱼示范基地,还购买了鱼苗斤、增氧机6台、饵料斤等。”麻江县扶贫办主任金武宜说,鱼塘总产值每年可达元,扣除鱼苗、人工工资等费用,每年可获得利润元。利润的40%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30%用于合作社发展,30%用于扶持20户贫困户。
多渠道助力“黔货出山”
罗甸县凤亭乡也是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的帮扶对象。年6月底,双龙航空港经济区接到凤亭乡乡长陈杰的求助电话。
“我们乡91户贫困户全部种植了哈密瓜,面积达70亩,由于价格上面没有优势,10多吨哈密瓜面临滞销。”陈杰说,乡里组织种植的哈密瓜因为使用了大棚,售价为5元一斤,而新疆哈密瓜售价仅2元一斤,导致凤亭乡哈密瓜无人问津。
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向全区发出号召,医院、学校、企业及各单位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响应,通过爱心购买的方式,6月共购买了斤哈密瓜,合计3.万元。9月,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再次发起认购,又购买了斤哈密瓜,合计11.42万元。考虑到还有大量哈密瓜滞销,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再次联系辖区企业,通过对接“拼多多”“黔山良农”等销售平台,以线上线下多渠道销售的方式,将哈密瓜全部销售一空,销售金额达14.8万元。
在今年举办的“中国·贵阳国际年货节”上,双龙航空港经济区提供免费展位,供麻江县、罗甸县凤亭乡农产品生产企业参展销售,助力帮扶地“黔货出山”。
大力度完善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是关乎地区发展水平的一个关键因素。年,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共投入万余元,加大力度帮助麻江县完善基础设施。
“我家里的两亩地,以前只种红薯、土豆,因为挑水要走10多里路,太远了。”曹恩前说,引水渠修好后,旱地变成良田,种上了水稻等经济作物。这条新修建的引水渠位于瓮址村、猫头村,共米,成功解决沿线余亩田土灌溉问题,让户2人受益。
此外,猫山至甘庄以往只有一条黄泥路,在双龙航空港经济区支持下,修建了长米的产业路,解决沿线户人的出行难问题,改变以往肩挑马驮的方式,农业机械直接上山,大大提高了运输、生产效率。
今年,双龙航空港经济区还拨付万元,用于麻江县后坝移民安置点公厕和停车场建设,极大改善村民生活环境。
全方位巩固脱贫成果
自年开展帮扶以来,截至目前,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累计向麻江县、罗甸县投入帮扶资金万余元。今年2月,为降低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在麻江县开展就业帮扶暨复工复产用工招聘,提供就业岗位个,岗位平均工资达元。目前,已有8名当地务工人员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签订协议,双龙航空港经济区专程包车免费接务工人员到公司就职。
为落实“冲刺90天、打赢歼灭战”相关部署,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再次分别向麻江县、罗甸县凤亭乡拨付专项补助50万元,并分别向两地发放10万元消费券,用于拉低当地产品售价,助推产品提升竞争力。今年7月,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开展主题党建活动,各级党组织共筹集20万元资金,帮扶凤亭乡国光村活动阵地建设,另筹集5万元支持麻江县河坝村发展林下生态鸡养殖。
下一步,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将设立“扶贫产品展销专柜”,专门展示销售麻江县、凤亭乡农特产品,并利用经济区主要媒体,多形式、多角度、全方位宣传推广两地优质农特产品,带动当地产品销售。同时,深入推进教育帮扶、加大就业帮扶力度,全方位巩固脱贫成果,切实增强贫困人口造血功能,确保贫困农户增收致富。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李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