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就让我们听通威股份有限公司特种水产研究所所长陈效儒博士解读有关南美白对虾的几个问题。
南美白对虾对三大营养物质及多维、多矿需求的研究进展?
陈效儒博士:总体来看,南美白对虾仔虾阶段需要40%~55%的饲料蛋白质,而幼虾需要至少36%的蛋白质才能维持较快的生长速度。此外,饲料蛋白质需求可能受盐度影响很大,淡水条件下其蛋白质需求比最适盐度条件下高得多,同时高盐度水体中南美白对虾的蛋白质需求也比最适盐度条件下更高。总体来说在适宜条件下南美白对虾对蛋白质需求较低,而不适宜的盐度条件则需要对虾分解更多的蛋白质以产生氨基酸来调节体内外的渗透压。南美白对虾蛋白源一般分为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植物蛋白一般为豆粕、花生粕、菜粕以及大豆浓缩蛋白等,动物蛋白一般以鱼粉、鸡肉粉、虾粉、肉骨粉为主。
南美白对虾对能量的需求不高,一般对虾商业饲料中推荐的脂肪添加水平为6%~7.5%,通常不会超过10%。除供能外,脂类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必需脂肪酸,如亚油酸(18:2n-6)、亚麻酸(18:3n-3)、二十碳五烯酸(20:5n-3)和二十二碳六烯酸(22:6n-3)均是南美白对虾的必需脂肪酸,其中n-3系列的作用更为重要,且高不饱和脂肪酸(20:5n-3和22:6n-3)的促生长作用相对其他两种脂肪酸更好。磷脂在南美白对虾幼体及亲虾营养中均起重要作用,可以增加对虾的生长及肌肉中卵磷脂胆碱和胆固醇的含量。一般来说,商业饲料中建议卵磷脂的添加量为1.0%~1.5%。
关于南美白对虾碳水化合物营养生理的研究较少。但是有限的研究结果显示,在对虾饲料中,碳水化合物对于蛋白质有一定的节约作用。对虾对于不同来源的碳水化合物的利用率也不相同,对面粉的利用率要高于玉米、高粱、大米等。
由于南美白对虾体内不能由其他物质合成维生素或合成维生素的量很少而不能满足机体正常的生理需求,因而必须通过摄取食物获得。尽管南美白对虾对维生素的需求量很少,但如果长期摄入不足,就会导致其物质代谢障碍,表现为对虾生长迟缓、免疫力降低、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等维生素缺乏症。而某些维生素过多也会对对虾的生长不利。
矿物质包含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与南美白对虾物质代谢、渗透调节、酸碱平衡等生理过程有密切的关系,对维持南美白对虾的正常生长、发育和繁殖具有重要的意义。尽管南美白对虾能通过鳃、体表和肠等直接从养殖水体中吸收部分矿物质,但集约化养殖、淡化甚至淡水养殖模式下的南美白对虾以水中吸收方式获得的矿物质难以满足其机体的营养需要,必须摄取饲料中的矿物质。饲料中的矿物质应维持适量,否则将影响南美白对虾生长与品质。此外,海水养殖和淡化养殖条件下的南美白对虾饲料中的矿物质含量应该区别对待,因为海、淡水水体中矿物质的含量和种类存在显著差异。
除了经典的三大营养物质及多维、矿物质研究之外,当前南美白对虾的研究也拓展至新原料替代方面、微生物对营养物质吸收影响方面、分子层面的生理生化方面、病毒感染路径方面、环境对南美白对虾生理胁迫方面、基因育种选育方面等。今后应是在分子、基因方面对南美白对虾目前养殖遇到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深入研究。
当前国内或某些地区南美白对虾亲虾来源和质量情况是怎样的?
陈效儒博士:国内南美白对虾来源一般分为进口亲虾和国产亲虾。进口亲虾主要是从国外一些育种公司购买的,如SIS、CP、KONABAY等公司,国产亲虾多数是从养殖大规格的商品虾中挑选用做种虾的。国内虽然现在也有一些公司做南美白对虾育种工作,甚至也获得了新品种的称号,但市场的认可度不高,这些公司对外销售的量也不大。总体来讲,进口的亲虾因为经过多年的选育,而且是针对性地培育做种虾,因而生产性状更加稳定,而且不带特定病原。而国产的亲虾,一般是从商品虾中挑选的,生物安全性得不到保证,在生产性状方面,由于这些虾都是进口亲虾的后代,再作为亲虾进行繁殖,生产性状有所退化。
繁育虾苗的难点是什么?育苗行业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陈效儒博士:①虾苗繁育的难点。从生物的角度来看,虾苗是很脆弱的生物,从不足1毫米大小经过20多天培养到1厘米,而且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经历无节幼体、状幼体、糠虾幼体、仔虾等不同阶段,外部形态、内部构造包括摄食习性、运动方式等都发生许多变化,所以其生物特点决定了虾苗繁育的困难性。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养殖水环境越来越恶劣,育苗生产用水的质量大不如前,只有更加严格的水处理工艺才能保证用水的稳定。而经过传统的水处理工艺处理的水,育苗生产难以稳定。水质的污染也导致微生物性病原的大量繁殖,所以如何调控微生物区系、杜绝病原性疾病也是非常重要的。
②育苗行业的主要问题。许多小苗场在硬件投入、人员素质、生产管理等方面都存在不足。在硬件投入方面,许多小型苗场仅有砂滤池,海水经过简单的过滤就用于生产,水质无法得到保证,往往就会使用一些抗生素类的药物去控制病害。生物饵料培养方面的硬件要求以及技术要求也比较高,许多苗场没有生物饵料培养条件,只能使用人工饵料,而对于虾苗培育来讲,天然的生物饵料在适口性、营养以及水质的保持方面的优势还是目前人工饵料所无法比拟的。在检测方面的仪器就更加少,生产往往凭借经验,缺乏检测数据。
种苗质量的主要衡量指标是什么?可以采取哪些对策和措施?
陈效儒博士:对于质量来讲,包括两个环节,育苗生产过程和出售的质量检测,育苗生产过程决定了苗质量的好坏,出苗前的质量检测只能是对质量进行把关,杜绝质量不合格的虾苗销售给客户,但就其本身是不能提升苗种质量的。虾苗质量的主要衡量指标可以分为3个层面:通威股份海壹种苗公司建立了3级虾苗质量评估体系,一级主要是感官指标,包括大小、整齐度、活力、胃肠情况等;二级通过显微镜进一步观察体表是否有粘脏、寄生物及肠道内含物的饱满情况、鳃部发育等,还有关于抗应激方面的测试;三级主要是病原性的指标,对常见的一些病毒性病原、细菌性病原以及原生动物性的病原进行检测。
养殖户在选择虾苗前首先要对育苗场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具体包括:了解育苗场的资质、设施条件、商业信誉等,了解育苗场的管理和技术水平、生产是否规范、生产过程中是否滥用抗生素或进行高温育苗;了解亲虾的来源或者幼体的来源;了解育苗场近期的生产销售情况。购买虾苗要选择信誉好、实力强的育苗企业,因为这样的企业设施条件好,水质处理更加严格,在育苗过程中注重生物饵料和优质人工饵料的使用,操作管理比较规范,注重质量检测,培育的虾苗质量才有保障。亲虾的种质是虾苗生长速度快慢和抗病能力强弱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因此要弄清育苗场所用亲虾、幼体的来源,确保虾苗有好的遗传性状,才能在日后的养殖过程中具有好的表现。
请谈一下当前南美白对虾主要的养殖模式及各自利弊?
陈效儒博士:当前对虾养殖模式众多,按照养殖设施来区分,一般分为高位精养模式、低位土塘模式、室内工厂化模式、温棚模式。按照混养模式,则可以分成虾鱼混养、虾贝混养等。按照盐度区分,则可以分为纯海水养殖、半咸水养殖、纯淡水养殖。综合总的应用面积和应用发展情况,可分为以下主要几种模式。
1.传统的依潮差纳排水养殖模式依潮差纳排水养殖模式是最早的对虾养殖的方式之一,我国目前许多历史较久的养殖场仍以这种方式进行生产。该模式最显著的特点为虾类养殖池建于自然海域的高潮线以下,虾池主要依自然海域的潮差变化、以池水与海平面间的水位差进行纳水和排水。在早期,该类养殖模式主要以粗放式养殖为主,依靠纳海区天然虾苗或少量放养人工虾苗,虾池的面积大(50亩以上)、池水浅(0.5~1米)、产量低(千克/公顷以下)。近年来,我国南方的绝大多数地区已对早期的依潮差纳排水虾类养殖池进行了改造,其单池面积大为缩小,一般只有5~15亩,有的还配备少量增氧机等设施。经过如此改造后,依潮差纳排水养殖模式的养殖产量也有较大的提高,高者可达千克/亩。由于依潮差纳排水养殖池的池底均位于海平面以下,在每茬养殖结束后无法将池水排干,难以进行晒池和清塘处理,长时间养殖必然导致养殖虾池老化、底泥污物淤积、病原生物种类与数量增加,使虾池养殖环境恶化。此外,由于传统的依潮差纳排水养殖模式在纳水和排水时,除在闸门口以网布防止虾外逃及一些较大的生物与脏物进入虾池外,养殖用水一般均不经其他处理。许多地区的依潮差纳排水养殖池甚至进排水渠道不分,养殖池与海域之间以及同一养殖区域的不同虾池之间极易造成交叉感染,导致成片区域暴发性流行病的发生。由于依潮差纳排水养殖模式在水质管理和病害控制等方面都存在较严重的不足,养殖虾类的成活率、单产以及养殖成功率均普遍较低,这种传统的虾类养殖模式已不能适合当前虾类养殖发展的需要,特别在我国南方,目前新开辟的虾类养殖场已很少以这种模式进行养殖。
2.混合养殖模式该养殖模式是以虾类养殖为主、鱼类养殖为辅的一种混合养殖模式。它通过在对虾养殖池内混养一定数量的鱼类,利用鱼类来清除池底的对虾残饵和排泄物,从而改善对虾养殖池的底质条件,并利用鱼类捕食活动能力较弱的病虾或死虾,阻断因健康对虾捕食病虾而发生的疾病传播。不过,鱼虾混养模式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是要谨慎选择混养鱼类的品种、规格、密度以及放养时间,否则容易造成养殖成活率的降低和饵料系数的升高。在南方的高密度集约化养殖中,常见的鱼虾混养方式为在对虾放苗1个月后,每亩放养10~30尾的罗非鱼、蓝子鱼、腊鱼、胡子鲶等适应当地水源条件的鱼种。
3.高位池集约化养殖模式高位池集约化养殖模式与传统的依潮差纳排水养殖模式最大的区别为养殖池的池底位于自然海域高潮线以上,养殖池的进水需要通过水泵抽提。由于该养殖模式在每茬养殖结束后可以彻底排干池水进行晒池、清淤和消毒等处理,有效解决了依潮差纳排水养殖模式随养殖时间延续而出现的虾池老化、底泥污物淤积以及病原生物种类与数量增加等问题。近年来,各养殖场根据其自身经济实力以及当地土质和水质等情况,在该模式的生产应用中对其具体细节又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调整与补充,如:为了解决养殖池的渗漏和切断寄居蟹类等传播病毒性病原的问题,有的养殖场采用水泥护坡、地膜护坡或全池铺设地膜等措施;为了减少养殖过程中各种悬浮性和沉积性污染物对养殖水质的影响,有的养殖池采用中央排污或中央吸污等;为了减少养殖海域各种病原生物和病原携带者对养殖虾类的交叉感染,有的养殖场使用蓄水池兼作消毒池,也有的养殖场在海边的进水口建造砂滤井,自然海域的海水经蓄水池沉淀和消毒处理或经砂滤井过滤后,再以不同方式引至养殖池。高位池养殖模式最早建造于我国台湾省,在泰国成功使用后引入我国广东和海南等地,现已成为我国南方地区新建虾池的主要养殖模式之一。
4.淡水添加养殖模式 淡水添加养殖模式属于一种半封闭性的养殖模式,它主要利用南美白对虾具有较广的盐度适应性等特点,在虾苗入池前一次性引入海水并彻底消毒后,在整茬养殖中就不再向虾池添加海水,而只是通过在养殖中后期不定期添加淡水等方式来调节水质,至养殖结束时养殖池水的盐度达到3左右;在南美白对虾养殖中,有的甚至淡化至盐度为0。淡水添加养殖模式由于强调在养殖过程中不从自然海域提取海水,因而可以避免自然海域的病毒性病原和弧菌病原等对养殖对虾的交叉感染,有效切断疾病的横向传播,显著提高虾类养殖的成活率和成功率。此外,由于适当的盐度变化和池水交换可以刺激虾类蜕壳,以淡水添加养殖模式进行养殖时,可以明显加快养殖虾类的生长速度,缩短养殖周期,增加养殖效益。不过,以淡水添加养殖模式进行对虾养殖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每次添加淡水的数量,通常每天添加池水总量10%左右,日盐度波动控制在5以下,否则,如果一次添加淡水过多,会造成盐度日波动过大,并因此引起养殖对虾的不适甚至造成严重死亡。
5.温棚养殖 主要在南方的冬季或在中北部地区,由于自然水温较低,需要采用温棚保温养殖,个别地方甚至需要通过锅炉加热来升温。这样可以错开商品虾上市时间,争取较高的价格优势,利用虾苗场可以整年不间断提供虾苗的条件,通过采用保温措施,适当延长养殖周期、增加养殖造数(多养一造),可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经过多年的养殖实践,温棚养虾确实可行,有些养殖户宁可不养白水塘虾也要养温棚虾。南美白对虾温棚养殖具有光照较弱、环境封闭(空气交换量少)、水温较低、养殖周期较长、敌害较少等特点,技术性较强,尤其是水质的控制和中后期病害的防治情况,是决定温棚虾养殖成败的关键。
养殖户在投喂虾饲料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陈效儒博士:目前实际生产中,养殖户主要存在投喂饲料不准的问题。由于近年来南美白对虾出现偷死情况以及苗种成活率不高,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对存塘虾量估计不准,投喂量偏大,导致水环境压力较大,容易出现倒藻等现象,降低养殖成功率,并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建议多巡塘多观察,投喂时尽量做到少量多餐,合理加料。通过打样及对选购苗种的经验成活率,估算塘中虾的大概存量,根据存量虾体重百分比,对照实际投喂量进行修正。
文章来源
科学养殖周燕侠采访报道
END
征稿
《当代水产》杂志创刊37年,是国内知名老牌市场性水产刊物,与旗下网站——腾氏水产商务网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