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江苏”导读又是蟹肥菊黄时!江苏中农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智慧水产养殖系统”,以物联网传感技术精确识别蟹塘含氧量,无线3G设备、主控平台与增氧设备智能联动,实现了蟹塘的智能化精确增氧。该系统在无锡2万亩蟹塘成功应用,亩均增收元。该应用案例为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增收致富农民,提供了成功借鉴,目前已在全国20多个城市推广。中农“水产养殖系统”:实现河蟹智能化“有氧”养殖中经社分析师朱程又是蟹肥菊黄时!江苏中农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智慧水产养殖系统”,以物联网传感技术精确识别蟹塘含氧量,无线3G设备、主控平台与增氧设备智能联动,实现了蟹塘的智能化精确增氧。该系统在无锡2万亩蟹塘成功应用,亩均增收元。该应用案例为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增收致富农民,提供了成功借鉴,目前已在全国20多个城市推广。自入选“无锡物联网应用年年度十大案例”以来,中农对原系统持续升级。与美国哈希公司合作,定制研发了适用于水产养殖的光学溶解氧传感器,提高传感器的稳定性和精确性,延长维护周期;采用单GPRS通讯模式,解决数据传输的丢包问题和延迟问题;使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控制器,实现对增氧机、投喂机等设备进行精准控制;优化软件平台,使在线监控更精准、更便捷。年以来,系统已在23个省市推广应用,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大幅度降低了养殖户的劳动强度。目前,中农已研发集成了三套不同类型的水产养殖智能监控设备,年销售额达1千万元。“智能化增氧”破解河蟹养殖难题河蟹属名贵淡水产品,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由于其适应性较强,近年来养殖规模迅速增加,为养殖户带来良好的收益。然而,河蟹养殖效果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其中关键要素是池塘中的含氧量。据悉,一旦含氧量低于每升3毫克,河蟹行动就会变得极为缓慢,身体容易虚弱。“缺氧危机在河蟹蜕壳时期尤为明显。”宜兴市农林局信息科黄炜芸介绍说,“河蟹从蟹苗到完全长大需要5次蜕壳,每次蜕壳后,河蟹体重将会大幅增加。蜕壳时期缺氧,容易导致河蟹停止蜕壳,难以长大。同时,河蟹蜕壳后,由于身体柔软,在水面或岸边极易遭到鸟类等天敌的攻击。因此,蜕壳时期缺氧直接影响河蟹的产量和品质。”据了解,缺氧状况会全天发生。因此为保证产量及品质,养殖户只能增加巡塘次数,大幅增加养殖户的工作时间、劳动压力和养殖成本。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养殖户也做了一些尝试。一种方法是在蟹塘内辅助养殖一些螺蛳或虾。它们对含氧量更加敏感,一旦水中溶解氧降低,螺蛳就会爬上岸边,虾也会浮出水面。然而这种感性的方法缺点明显:无法减少养殖户例行巡塘的次数,即便最快时间发现异常情况,打开增氧机,此时水中缺氧已经发生,无法提前预判。另一种方法是提前实施蟹塘增氧。但无法对增氧量进行合理控制。提高了电费,增加了养殖成本。如果氧气过足而饲料没有及时跟上,容易导致河蟹之间互攻。“传统方法具有一定的盲目性”,黄炜芸说,“因此我们将目光投向了物联网领域。”黄炜芸所说的是江苏中农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集成农业技术、传感技术、测控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在国内创新研制的“水产养殖智能监控系统”。据江苏省宜兴市农林局信息科科长蒋永年介绍,“中农水产养殖智能监控系统”由采集、传输、控制与中央管理四个部分组成。池中的溶解氧传感器作为采集和传输单元,可对蟹塘内的含氧量进行监测,一台采集器监控25-40亩蟹塘,采集到的信息通过内置的3G无线传输设备发往位于岸边的控制器。随后,控制器一方面对传输来的信息进行分析,当数值低于3毫克每升,就会自动开启增氧机,一旦高于5毫克每升,自动结束增氧。另一方面,采集器还会把汇聚到的信息传输至总控制中心,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登录中农智慧水产养殖系统平台对设备进行监控。“中农智慧水产养殖系统”实现亩均增收元在宜兴市水产养殖示范基地的蟹塘里,一台像蘑菇一样的设备固定在水中,杆顶拴着一个浮笼。“这就是采集器,”中农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王梦妮说,“顶端内置无线传输设备和供电电池,溶解氧传感器安装在浮笼里。整个采集器依靠太阳能电池供电,安装简便。”据王梦妮介绍,原本传感器是固定在杆上的。但是,通过实践摸索发现,由于溶解氧传感器自身要消耗氧气,若固定不动,那么测出的数值与真实数值间将有所偏差。通过升级,现在的传感器就安装在浮笼里,可以自己“走动”,让监测数值更加准确。此外,为了保护传感器,中农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采取在传感器上安装纳米防护罩及水泵自净系统。然而,具体应用过程中发现,螺蛳一类的水生生物喜欢附着在纳米防护罩上,导致设备难以清洗维护。因此,改用不易附着水生生物的铜网代替了纳米防护罩。“设备的清洗非常方便,一般半年捞出来一次,用刷子刷一刷就可以了。”宜兴市河蟹养殖户吕师傅说。在岸边,有一台像百叶箱的设备,这是系统的控制器。它采取模块化装配,方便遇到问题时可以快速维修。同样,该控制器也在实践中不断升级。王梦妮介绍说,一方面,中农物联网与中国移动进行合作,通过在控制器中加装SIM卡模块,借助中国移动的3G网络进行设备间的互联。另一方面,在控制器设备箱内安装了整套气象预警监控设备,可收集光照强度、气温、风速、风力等信息,并汇聚到控制系统进行分析,对天气变化做出预判,配合溶解氧传感器的工作,建立超前预警机制,以应对河蟹生长关键时期(7-9月)的复杂天气。智慧水产养殖系统在实践中更加完善。然而,这套集成了众多物联网技术的高科技设备在使用起来却非常简单。在控制器的界面上,显示着开关模式、蟹塘标号、温度、含氧量等信息。养殖户可以根据显示的信息手动开启增氧器。同时,得益于无线传输以及后台控制系统,养殖户可以足不出户“居家”巡塘。据介绍,整套系统支持手动与自动混合控制模式。养殖户既能设定程序让系统自动控制增氧,还可以通过发送手机短信、下载手机应用程序或登录系统网站远程开启或关闭增氧器,进行控制。据悉,溶解氧智能监控设备已顺利通过江苏省农机鉴定站的推广鉴定,被列入-年农机补贴目录,单套售价为元。如果按照一套设备监控25亩标准大小的蟹塘计算,扣除农机补贴的元,一亩地成本仅为元。宜兴市水产养殖户吕师傅算了一笔账:自从使用该系统后,每亩河蟹产量从最初的斤增加到斤。同时,河蟹规格也从原来的2.5两一只增加到3两一只。行情好时一亩蟹塘能增收0-0元,行情一般时也能增收元。此外,每亩可节省电费80元左右。不计节省的人力成本,除去设备费用,一亩地至少增收元。中国农业大学李道亮教授认为,中农“智慧水产养殖系统”运用物联网技术,提升了产品数量和质量,增加了农产品的产出收益,真正实现了河蟹养殖的智能化,是一项值得推广运用的强农惠农好办法。打造现实版“开心农场”助力科技惠农调研显示,宜兴市于年开始试用“智慧水产养殖系统”,最初覆盖亩蟹塘。年,已覆盖高塍镇亩中心试验区和杨巷、新建、官林、徐舍等镇亩扩大示范区,总面积达1万亩。年,推广面积又翻了一番,达到00亩。河蟹养殖水域使用该系统后,河蟹的成活率和产量大幅提高。据初步测算,按已实施的2万亩螃蟹养殖水域推算,蟹农经济效益将增长0万元左右。随着蟹塘覆盖面积的增大,中农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持续改进创新系统功能。“下一步,我们计划加入‘投喂决策’、‘远程诊断’、‘宜兴河蟹溯源’等功能。”江苏省宜兴市农林局信息科科长蒋永年介绍。投喂决策是结合后台数据平台,根据河蟹的生长情况精确地计算出投喂饲料的时间、次数以及数量,进一步丰富科学养殖系统功能。远程诊断是指通过安装视频监控以及识别设备,摄录遭受病害的螃蟹图像,上传图像数据后,由相关专家进行远程诊断,从而保证河蟹质量,降低养殖户风险。宜兴河蟹溯源系统,在河蟹包装盒上印上哪里白癜风好治北京哪间医院看白癜风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