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外!号外!中国水产频道网友傅凯(广东粤海饲料集团副总裁)给大家送祝福啦!!
更多视频,可在腾讯视频搜索关键词“中国水产频道”即可查看!有很多萌妹纸哦。
-----正文分割线-----
提要:汕尾区域土塘生态养殖模式,主要是以混养+标粗+过程精细管理为主的养殖思路,是在对年养殖问题的分析总结的基础之上,借鉴潮汕鱼虾混养和标苗模式,同时吸收珠海莲溪海大基地精养管理之中三大主线方案——发酵料+改底+硬壳而形成的一种生态养殖模式。
文/揭阳海大饲料有限公司杨清华;广东海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侯月娥
一、汕尾区域土塘生态养殖模式简介
汕尾区域土塘生态养殖模式,主要是指以混养+标粗+过程精细管理为主的养殖思路,是在对年养殖问题的分析总结的基础之上,借鉴潮汕鱼虾混养和标苗模式,同时吸收珠海莲溪海大基地精养管理之中三大主线方案:发酵料+改底+硬壳,而形成的汕尾区域土塘生态养殖模式。其中,混养客户比例超过80%,陆基标苗客户目前已有7户18口标苗池,预计明年这个比例还会继续上升。发酵料+改底+硬壳严格执行客户亩,下半年预计还会持续上升。
二、目前养殖效益及分析
表1截止8月25日第一批技术引领者目前抓虾数据
1、养殖效益分析
9个混养客户全部盈利,平均亩产量斤,最高产塘亩产量平均斤。客户的平均亩产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模式需要进一步完善。
2、模式执行分析
9个客户亩全部采用罗非与虾混养模式,罗非放养比例每亩都在50-尾,草鱼每亩5-20尾,花鲢每亩5-10尾;有4个客户采用陆基标苗,4个采用围网标苗;有7个全程坚持使用发酵料,另外2个经常拌喂有益菌和营养素;9个客户都坚持改底、硬壳。
3、模式的由来
年,受上半年连续阴雨天和下半年双台风的影响,汕尾区域养殖成功率不足3成,市场苗成活率2-3成,虾生长慢,发病率高,平均亩产量斤左右,养殖非常低迷,塘租一降再降,部分区域甚至跌破元/亩。
但是同样处于粤东区域的传统潮汕地区鱼虾混养的成功率却高达8成以上,而且平均亩产量都有-斤,亩效益平均都在-元。同样的天气,同样的水源条件和底质条件,但是养殖结果却天差地别。
挖掘分析后,我们将潮汕的精髓——鱼虾混养和标粗技术引进过来。之后又把海大基地三大技术主线成功引入:发酵料+改底+硬壳。此时,汕尾区域土塘生态养殖模式最终成型。
4、模式的优势及原理
(1)以虾为本,重在改底:实际上,三大技术主线全部都是围绕虾和底质进行,一句话就是:以虾为本,重在改底。在去年的优质客户走访和总结当中,我们就发现三条普遍规律:大部分养殖成功的客户,其改底、硬壳和补菌方面花的成本都比较高。改底和硬壳比较好理解,我们重点谈谈补菌。
(2)发酵料将补菌做到了极致,既解决了底质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虾肝脏和壳的问题:养殖池塘目前真正被开发出来的有益菌主要是五大类:芽孢杆菌、光合细菌、乳酸菌、酵母菌、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生产上真正有效且容易培养的主要还是芽孢杆菌和乳酸菌,它们的分解能力保证了池塘生态系统的稳定,可以起到很好的改底稳水作用。但是芽孢杆菌和乳酸菌发挥作用的关键是载体,要让它沉到底部,才能更好的起到分解的作用。发酵料其实就是利用饲料为载体,直接到达底部。未吃完的饲料被芽孢杆菌和乳酸菌及时分解,吃进去的饲料中芽孢杆菌会随着粪便一起排出,及时分解粪便有机物,改善底质。实际上,发酵饲料可以分解饲料的营养物质,虾更容易吸收,其自身生长和软壳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3)标粗解决虾苗早期成活率的问题,让养殖规划更加从容:虾苗80%的损失发生在虾苗上料台前,因为虾苗从苗场到池塘,生存空间突然扩大,其营养来源开始主要依赖天然饵料。另外,温度、盐度、pH、氨氮、亚盐等各种水质指标大部分客户不易掌握。陆基标苗就很好地解决了虾苗由苗场到大塘的过度问题,大大降低了虾苗应激。集中投喂有效解决了虾苗营养的问题,陆基标苗池充足的溶氧、遮阳网和小水体调水保证了环境的稳定,从而大大提高了早期虾苗的成活率,最终提高了虾产量。另外,陆基标苗可控性强,成功率高,可重复性强,有了陆基标苗池,可以缩短养殖周期,做到放进去的虾心里有底。
(4)鱼虾混养在于增加池塘存塘量,改善底部和水体环境:罗非、鲫鱼或者埃及塘虱属于底层杂食性鱼类,能够有效改善底部环境,草鱼属于水体中层鱼类,摄食病死虾,起到防病的作用,花白鲢属于水体上层鱼类,主要摄食藻类和浮游动物,起到改善水体环境,控制藻类过浓的作用。水体上中下三种鱼类搭配,立体改善池塘生态环境,将池塘有机物充分利用,增加存塘量。
5、模式改进的空间和方向
原本我们引进这套生态养殖模式,一是为了降低养殖风险,二是为了提高产量。从今年上半年市场整体养殖情况来看,第一点初步达到,养殖成功率的比例比去年明显增加,而且用药的成本下降至少1/3。但是在增加虾亩产量还没有达到预期,虽然平均亩产量较去年有所提升,但离高产高效益还有很大提升的空间。改进的方向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仅供参考:
(1)发酵料从放苗就开始使用:今年我们真正推广发酵料是从6月18日开始,基本都是中途切入的,前期虾塘底质的情况、虾苗的情况没办法把控,所以只有相对的效果,如果从一开始就执行发酵料,把底质从一开始就管好,虾苗更加健康,相信亩产量会大大提升。
(2)早期发酵料稳水:发酵料早期调水的作用实际上被很多人忽略了,养殖案例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发酵料在预防蓝藻,控制pH值,增加水体钙镁含量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海大基地的数据监测也证实了这一点。早期,我们可以适当增加发酵料的投喂,利用发酵料培养天然饵料,预防蓝藻,控制pH值,增加水体钙镁含量,从而提高虾苗成活率和抵抗力。
(3)中后期使用酵美素补充碳源,提高C:N比:中后期定期使用酵美素补充有机碳,调节C:N比,培养异养菌,既可以稳定水质,防止水体过浓,也可以预防亚盐,促进N的转化,增加池塘投喂量。
(4)鱼虾混养放鱼的时机、规格、数量影响防病效果:从今年5-6月份市场发病率统计来看,早放鱼的虾塘改底和防病效果更好,发病率更低。建议放虾之前先放鱼调水,最少一个星期,让鱼适应虾塘环境,并进行膨化料投喂驯化,有条件的可以进行罗非标苗;放虾之前罗非的规格最好2-3两/条,草鱼的规格最好0.5斤以上,花白鲢随意;放养数量上,个人建议罗非30-50尾/亩,中途不出鱼,或者50-尾/亩,中途出鱼;草鱼8-10尾/亩,花鲢5-10尾/亩,白鲢10-20尾/亩。
(5)有条件的客户可以尝试围网放鱼:如果要大大增加池塘存塘量,充分发挥罗非鱼的改底作用,可以采取中间围网放大规格罗非的方式。但是这种围网放鱼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底质是硬底,不酸;二是水车增氧机按照1亩/台配置;三是网质量要有保障,不能让鱼将网拱破。
(6)使用质量有保障的调水产品:水产调水产品的生产准入门槛低,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市场上至少有一半以上的厂家生产的产品质量是不过关的。很多时候并不是你的方案或技术不行,很可能是你使用的产品有问题。而且,真正的好产品性价比往往是最低的,有效成分含量高,用量少,效果突出。
以上内容为缩减版,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