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ldquo智慧rdquo为农业

“给你看看我现在的养鱼方式。”说起智慧养鱼,杨玉华一脸的兴奋。他把我们带到鱼塘边,在手机上轻轻一点,顿时鱼塘里的增氧机有节奏地转动起来,“不管在哪里,只要有网络,我都能通过手机上的‘塘管家’随时发送指令,控制养鱼设备。”今年57岁的杨玉华是洋湖乡荷园村远近闻名的养鱼户,养鱼已经10多年了。他说,以前每天看管鱼塘很费时间,投料、增氧都要到鱼塘去,特别是夏天,每晚起来好几次去鱼塘巡查,基本上没有觉睡。有一年夏天,因为突然高温没有及时打开增氧机,导致塘里的鱼死了近一半,这让他至今都心有余悸。去年,市里有关部门给他们推荐了一套依托物联网技术建设的智慧平台,只要通过手机APP“塘管家”就可以实现随时远程操控投料、增氧等设备,既提高了生产效率,又降低了用电成本。去年加上鱼苗培育、饲料批发、成鱼销售等,杨玉华收入上百万元。该村养鱼面积最大的养殖户熊献刚也因有了智慧平台底气更足。从最初忙忙碌碌养鱼十几亩,到现在轻轻松松管理多亩,“塘管家”“解放”了他,熊献刚觉得养鱼越来越有味道,“明年还想再扩大养殖面积呢!”熊献刚对未来充满信心。同样受益于“智慧农业”的还有绿诚园艺有限公司老板游月斌。前些年,游月斌利用在外打工学到的花卉苗木种植技术,回家乡阁山镇租赁30亩地办起了公司,引进蝴蝶兰、中东海藻等名贵花卉苗木。但由于大棚温控调节功能差,几次冰雪灾害都给他造成了不小的损失。年,我市投资0多万元,在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起1万平方米的智能温控大棚,引入了“互联网+农业”模式,接入了专线宽带,并与省农业厅平台对接,可远程对温控大棚的温度、湿度、光照、植物的生长情况及生产管理情况实时跟踪监控。游月斌将种植基地搬进了园区。“现在的智能温控大棚温度、湿度和光照由计算机控制,开窗、遮阳、保温、通风和灌溉都是自动化操作,省时省力又省钱。”他高兴地说,基地面积现在增加到多亩,品种80多个,花卉的销售收入翻了几倍。近年来,我市积极发展“智慧农业”,“塘管家”、智能温控大棚、农药喷洒无人机、农业气象监测仪等多种农业新技术在田间地头大显身手。以往“耗时费力”“看天吃饭”的传统农业,在多种科学技术手段的帮助下,变得智能化、现代化,农业产业不断提档升级。“养鱼可以变得这么轻松便捷,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据荷园村村委会主任杨海龙介绍,如今该村大大小小的养殖户都用上了“养鱼神器”。据了解,今年,荷园村户村民养鱼余亩,比年增长了%,已实现销售收入余万元。(向斌)

来源:宜春新闻网

您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szhuazhuangbao.com/ajyzyj/643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