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氧管理增氧机只是急救的

时常看到有鱼塘把增氧机从早开到晚,电费花了不少,鱼照样天天浮头;但有的鱼塘就是不浮头。在养殖管理中,溶氧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可在平时的养殖管理中却常被人们忽视,比如做鱼病技术服务的,好多人都没有去认真检测各水层的溶氧,就更不要说养殖户了。水体中溶氧一般要求在每升5毫克以上,料台周围则应控制在每升6毫克以上最好,鱼在吃料的时候会消耗大量的溶氧,吃料前测料台周围溶氧在6毫克每升,投料30分钟后就可降到3毫克每升。此时如果发现鱼离开又回来,多半是溶氧不够所致。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情况是,许多试验数据都表明,鱼在缺氧的情况下,吃食量会大大减少,更重要的是饲料的饵料系数会大大增加,有人曾做过罗非鱼的试验,溶氧在1.6毫克每升与2.4毫克每升饵料系数相差近一倍。充足的溶氧可以减少有害物质的生成,如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这些物质大多是在缺氧情况下分解产生。比如降亚硝酸盐,好多人觉得难降,就是因为水体中的溶氧没有处理好,当水体中的溶氧低于3毫克每升时,用菌种降效果很差,用化药降又容易反弹。这种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沉淀水体中耗氧的悬浮物,增加底部的溶氧,如向水体中施长效氧。然后再投入菌种,水体底部的溶氧高了,可以加速残饵粪便等有机质的氧化分解,投入的有益菌在溶氧充足的情况下才能发挥作用。虽然增加了成本,但这样降亚硝酸盐效果也是最好的。既然溶氧如此重要,那怎么来管理呢?有的人两到三亩就放置一台一千多瓦的叶轮式增氧机,在池塘多放增氧机是对的,以防万一缺氧要应急的时候好用上,但如果不分白天黑夜的开,那就没有那必要了。因为水体中的溶氧,九成来自于藻类的光合作用,只有一成来自于水面的空气溶入及机械增氧。平时不去把水体中藻类培好,而去天天通过增氧机来增氧,自然是在舍本逐末。说到培藻,好多人就理解成施入藻种就是在增氧了,这里面远不止这些。市面上的藻种大多是促进藻类生长的营养盐,或是促进藻类生长的菌种。它只是起到药引子的作用,促进水体中的藻类大量生长繁殖。但注意了,藻种本身就是耗氧菌,只能在晴天用,缺氧时是不能用的。管理溶氧,就是要知道水体中的溶氧都去哪儿了。其实水体中的溶氧,养殖的鱼及其他生物只消耗了不足30%,而耗氧最多是池塘的底部分解耗氧,要占整体耗氧总量的一半以上。故管理溶氧的关键就是做好急救的准备工作,安好增氧机,备好增氧颗粒,调好水培好藻,最重要的就是减少塘底的耗氧源,平时就可以用芽孢杆菌之类的产品,分解沉积于塘底的有机物。

更多产品信息,扫描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szhuazhuangbao.com/ajyzyj/580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