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媒抢救新闻自由取消叶青林ld

白癜风诊疗指南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102/5972927.html

东南卫视记者叶青林申请入台受阻,在两岸新闻圈掀起轩然大波。两岸关系阴霾沉沉之际,很多人担忧蔡当局此举只会进一步损害两岸关系的健康发展。然而,一个更大的隐忧笼罩其间,更值得整个台湾社会警惕。

台陆委会在澄清的新闻稿中,毫不避讳承认,拒绝叶青林来台采访,是因为“绝不容许陆媒记者以制造假新闻方式,散播不实言论”,指涉的是先前花莲地震时,叶青林曾报导日本救援队拒绝进入救援现场,因为与蔡当局和部分媒体刻意塑造的“台日亲善”的基调不符,当时就引起很多人的围攻,还有人威胁要废止他的在台记者证。

问题在于,叶青林的报导来自新闻现场,而且还有视频左证,即使观察重点与评论角度各有不同,但其内容并未违反新闻伦理和新闻专业要求,自然属于百分之百的采访自由和言论自由,对此,外人应无置喙空间,而最多可以就事实层面提出其他角度的报导,与之形成对照。这些才是新闻场上的正经操作,因为不符合自己的意识形态立场就动辄扣上“假新闻”的帽子,显然站不住脚。对蔡当局来说,更是无权对新闻自由横加干涉,由当局出面界定个别新闻报导是“假新闻”,更是公权力的任意扩张,成为权力的傲慢与滥用。

蔡当局宣示要打击假新闻,甚至还有个别绿营民代提议对“假新闻”制造者关3天,已引起社会极大反感,其中一个最大争议点是,蔡当局是否有资格界定新闻真假?其对新闻自由的侵害又将达到何种程度?显而易见的是,蔡当局作为媒体第四权的被监督对象,是新闻监督的利益相关人,由其扮演判断的角色并不适当,而在社会尚未达成共识之际,台陆委会就直接介入新闻真假的判定,并以这种违法判定为依据拒绝当事人的入台申请,就更不恰当,因此必须收回成命,让新闻回归正常的专业操作。

更重要的是,蔡当局必须意识到“台湾价值”的真正所在,不是高唱什么“坚韧之岛”、“主权价值”,而是蔡英文经常挂在嘴边的“民主自由”,蔡当局必须倍加珍惜、善加利用。

蔡英文先前在接受外媒专访时曾说,“大陆的扩张对许多国家的民主自由和经济自由构成威胁”,但看看蔡当局上台以来的所作所为,我们反而更担忧对台湾民主自由的侵害来自内部。

自认为赢得了民意支持的蔡当局,曾说面对民意要“谦卑谦卑再谦卑”,但我们却看到,蔡当局在一系列改革的进程中,面对基层民众的强力反弹,要么采取回避态度,要么将之视为对立面而予以回击,全然没有任何的自我反省,宁可让一系列“改革”荒腔走板,也要坚持己见。如果说先前的蔡当局还只是权力傲慢,如今更是演变成了权力滥用,将权力之手伸向了新闻自由和言论自由。

台湾民主化历经30余年,虽然民主已经巩固,但并不等于台湾的自由民主就没有崩溃的危险。曾经出版《民主是如何死亡的》一书的哈佛大学政治系教授史蒂文?莱维茨基,在评论特朗普政府时,引用政治学家林兹的警告讯号,作为判断民主会否走向死亡的依据是:一、是否在行动或言语上否定竞选的民主规则;二、是否否认对手的正当性;三、是否容忍反对者,或意图剥夺反对者的合法权利,包括新闻自由、公民自由权等。

我们看到民进党及蔡当局的所作所为,竭尽全力质疑国民党的忠诚与正当性,不断对“反对党”与政治异意者发动司法暴力、语言暴力,如今已经出现第三个讯号,那就是戕害新闻自由,换句话说,蔡当局已经对台湾的民主造成了深层次的危机,接下来如果再在民主规则上动手脚,即可认为蔡当局彻底成为民主的对立面。

作为追求“民主进步”起家的政党,走到这步田地真是莫大的讽刺,我们奉劝蔡当局还是悬崖勒马,回头是岸,切勿让自己成为台湾民主自由的罪人。至于陆委会,还是拿出时间好好思考如何改善两岸关系才是正道,充当侵害新闻自由的打手,注定只会让自己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本文原载于台湾《旺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szhuazhuangbao.com/ajyzyj/544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