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业水灾后恢复生产技术要点

荔浦市养殖业水灾后恢复生产技术要点

  自6月5日以来,荔浦市不同程度遭受到水灾影响,受灾后的一段时期,是各种动物疾病的高发期,为了恢复我市养殖业发展,做好动物防疫以及渔业养殖工作,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一、水灾后动物防疫工作要点

  (一)及时消毒灭源及无害化处理

  由于洪灾期间,粪池漫溢,溺死畜禽和各种污物随水流动,水源受污染,土壤中的病菌被洪水冲出来。因此,要对圈舍、围栏、饲喂用具等进行彻底大清扫,并全面进行严格消毒。消毒重点包括畜禽舍及周围环境、饮水源、用具、畜禽运输车辆、屠宰场(点)、市场等。常用的消毒剂及消毒方法有:

  (1)含氯类消毒剂喷雾消毒。栏舍、用具可用消特灵或强力消毒灵1:倍喷雾或浸泡消毒,也可以带猪消毒。

  (2)复合醛类。如戊二醛癸甲溴铵,1:倍喷雾消毒。

  (3)石灰水:用新鲜石灰配成的10%~20%的石灰水,可用来消毒场地,粉刷棚圈墙壁、桩柱等。石灰水的配制方法:1千克生石灰加4千克~9千克水。先将生石灰放在桶内,加少量水使其溶解,然后加足水量。石灰水现配现用,放置时间过长会失效。

  (4)草木灰水:适用于对棚圈、用具和器械等消毒。草木灰水配制方法:在10公斤水中加2千克~3千克新鲜草木灰,加热煮沸(或用热水浸泡3昼夜),待草木灰水澄清后使用。将草木灰水加热后使用才有显著的消毒效果。

  (5)烧碱:2%烧碱溶液可用来消毒棚圈、场地、用具和车辆等。3%~5%的烧碱溶液,可消毒被炭疽芽孢污染的地面。消毒棚圈时,将家畜赶(牵)出栏圈,经半天时间,将消毒过的饲槽、水槽、水泥地或木板地用水冲洗后,再让家畜进圈。

  (6)过氧乙酸:2%~5%的过氧乙酸溶液,可喷雾消毒棚圈、场地、墙壁、用具、车船、粪便等。

  (7)火焰消毒。适用于地面、墙面消毒。

  水灾溺死的畜禽尸体,坚决不要食用,也不要随意乱丢,应进行深埋或焚烧处理。

  (二)及时做好动物疫病预防性免疫

  进行预防接种或紧急接种疫苗接种。通过动物预防性免疫接种能有效地防止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灾后,应根据当地动物疫病的流行情况,有组织有计划地对重点疫病进行疫苗接种,提高动物群体抗体水平,防止疫情暴发。

  (三)预防动物因霉饲料中毒

  水灾后,易引起饲料霉变。霉饲料中霉菌能引起动物中毒。中毒后,一般动物体温正常,粪便干燥,有呕吐症状。母猪不孕并有流产现象。有的出现神经症状,严重的出现死亡。全身多处部位包括内脏出血,肝脏有坏死。霉菌饲料中毒没有有效治疗方法,重在预防,严禁饲喂腐败、变质或霉变的饲料。注意饲料的保质期,防止食用过期饲料。

  (四)做好灾后畜禽常见疾病的诊疗

  水灾之后,森林、土壤、沼泽里的细菌、病毒、真菌以及寄生虫等各种病原体被洪水冲刷出来,加之吸血昆虫活动和闷热潮湿气候,动物极易发生中毒病、胃肠道疾病、多种动物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其中最应引起重视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是牛羊炭疽病、耕牛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猪丹毒、猪肺疫、链球菌病、鸡法氏囊病、球虫病等。若发现家畜突然发病、死亡,口、鼻流血,要及时报告兽医部门诊断以便合理处置,切不可随意解剖或抛弃尸体,更禁止食用。

  (五)做好动物疫病的监测,发现疫情及时报告

  养殖户应积极配合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做好动物疫病监测工作,以便及时、准确地了解当地疫病情况,防止疫情扩散或引起人畜疫病流行。从事动物饲养、经营的单位和个人发现疫情后应立即报告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以便兽医部门及时诊断,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疫病扩散。当家畜突然死亡或怀疑发生传染病时,应立即通知当地兽医人员,同时对疑似传染病病畜进行隔离,派专人管理,病畜尸体应保留完整,未经兽医检查同意,不得随便急宰,病畜的皮、肉、内脏未经兽医检验,不得食用。

  (六)做好畜禽及其产品的检疫,确保肉食品安全

  严格做好检疫及市场监督工作,防止疫病传播,确保肉品的安全。灾后,由于畜禽补栏、市场交易频繁,饲养、经营户应主动配合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做好畜禽及其产品的检疫,确保肉食品安全。

  (七)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畜禽抗病能力

  及时修复圈舍,注意圈舍通风换气,控制好舍内温度、湿度,清刷食槽、饮水器,经常清除舍内粪便、垫料。猪、牛、羊实行圈养,避免家畜因吃被病原污染的饲草或水而染疫。灾后一段时期,畜禽饲养重点应放在饮水、饲料的清洁上,多饲喂一些优质饲草饲料,不喂霉变饲草饲料,保证清洁干净的食物供给,增强畜禽抗病能力。

  二、渔业灾后恢复生产技术要点

  为切实做好渔业灾后恢复生产工作,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及时检查修复水毁生产设施设备

  水灾过后,应立即检查池塘、网箱、防逃、渔业机械等渔业生产设施设备是否受到损坏。对于被洪水冲毁的鱼塘决口和用于防逃的拦网的破损部分能够封堵的及时封堵,尽量减少养殖水产品的逃逸;洪水退却后要修复被毁坏的增氧机、投饵机、渔船、网具等渔业生产设施。受洪水冲击的池塘网箱要及时修补,置于安全的水域。对退水后的池埂要加高、加宽、加固,加强检查,防止复溃。抢修好养殖区内道路、进排水渠、电力设施等,确保道路畅通和正常供电、供排水,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二)及时补投鱼种,安排渔业生产

  水退后可采用拉网检查或投喂饲料的方式,科学地估算存塘鱼数量。摸清存塘鱼的情况后,可分以下几种类型操作:存塘鱼少的池塘,可进行清理后,选择当年生长快、见效快的品种,如鲫鱼、黄颡鱼等进行放养,也可放养鲢、鳙鱼、草鱼夏花,每亩放养1千尾左右,稀养速成。存塘鱼较多的池塘,适当补种,并加强投喂。对于池埂溃决的池塘则排干水,经过生石灰等消毒剂彻底消毒后,养殖秋繁苗种稀养速成,做好明年渔业生产的准备。

  (三)加强水质调控,尽快培肥水质

  强降雨后池塘普遍浑浊,水质偏瘦,浮游生物繁殖缓慢,须加强施肥,培育浮游生物,同时开动增氧机,使鱼塘底部的有机质快速分解发酵,培肥水质。对于混浊水,要用光合细菌、芽孢杆菌和硝化细菌等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对于暴雨、洪水导致池塘水交换量、稀释程度较大的池塘,每亩施—公斤发酵腐熟有机肥,培肥水质,培育浮游生物。也可根据灾后池水水质追施一定量无机肥,用以培肥水质,为重新补放的鱼种培养丰富的生物饵料。鱼塘放养时透明度最好保持在30cm左右。暴雨后,池塘的水质一般pH值偏低,应对养殖水体定期施用生石灰,每15—20天用一次,亩用量20-30千克,现化水现泼洒,既可调节水质,又可杀灭随雨水带入的一些病菌。

  (四)及时防病治病

  1.细菌性疾病的防治措施

  (1)洪灾后鱼类和水中都极易滋生各种细菌性疾病,鱼病易发,主要易爆发及流行的疾病是细菌性出血病、烂腮病、肠炎病等,可定期用生石灰、二氧化氯、二溴海因,菌毒双杀等国标渔用药物泼洒消毒。

  (2)在饲料中可适当添加免疫增强剂、微生态制剂、维生素C、大蒜素、EM菌、芽孢杆菌、中药三黄粉、免疫多糖等,以改善鱼类消化能力,增强抗应激能力与抗病能力。

  2.寄生虫类疾病的防治措施

  杀灭原生动物的寄生虫时(如车轮虫、鳃隐鞭虫等),一般选用二硫合剂,即硫酸铜(含量95%以上)加硫酸亚铁(0.5+0.2)使浓度达到0.7ppm;杀灭甲壳动物(如中华鳋、锚头鳋、鱼鲺等)时,一般选用敌百虫以及菊酯类鱼药(如强力灭虫净、鱼用虫百敌等)。

  (五)做好灾后的饲养管理

  洪水过后水产动物的体质较差,必须投喂优质新鲜饲料,科学投喂。首先要针对不同养殖品种的食性特点,选择新鲜、适口、营养的优质饲料。投喂量应控制在水产动物吃八九成饱为宜,切忌投喂过多,以免残饵腐烂败坏水质。青饲料投喂前要用食盐消毒,配合饲料中可添加维生素C,以增加水产动物对致病因素的抗病力。

  (六)做好日常巡塘工作

  洪水过后天气闷热,大量地表有机物及其他杂质被雨水带入鱼塘,耗氧量增多,引起水质恶化,易导致鱼缺氧泛塘。因此要加强巡塘,坚持早、中、晚各巡塘一次,观察水色、水质变化,鱼的活动、摄食情况和有无浮头、发病现象等,发现残饵剩料,及时清除,以防败坏水质,出现缺氧预兆时,要立即开启增氧机或加注新水,避免泛塘。及时打捞杂物、水花生,清理腐烂水草,防止水质恶化。对死鱼死虾死蟹要及时打捞,并作深埋处理,防止发生二次污染。储藏的饲料要高处存放,防止受潮霉变。

荔浦市农业农村局

年6月9日




转载请注明:http://www.szhuazhuangbao.com/ajyzyj/507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