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泉城美丽邢台记者一线听泉声之南宫

<

没去过南宫湖,就等于没到过南宫。从唐朝末年的水草茂密沼泽地带,到明朝年间“泛舟其中,渔歌唱晚”的古水潭,再到现如今九渠龙腾、十湖相映、花香遍地,跨越上千年历史的南宫湖几经劫难,涅槃重生,化身为国家3A级风景旅游度假区,绽放出奕奕神采。近日,记者前往南宫湖,一探究竟。

走现场:碧湖伴着游人醉

6月8日清晨,行走在横跨南宫湖的景观桥堤上,一缕缕碎金洒满湖面,湖南岸的中国第一佛塔普彤塔倒映在湖面上,尽显千年沧桑。蓝天白云下,但见碧波荡漾,野鸭畅游,南宫湖四千亩的水面像一面镜子,一眼望不到边际。

“原来这里曾成为城市污水排放地,是个大的污水坑,年开始,市里从南水北调引入大量水源补给,并且对南宫湖加强治理、净化,才形成了目前这么清洁干净的水面。”随行的南宫市历史文化研究者刘明沐老人介绍,近几年南宫建设修整了长达21公里的内外环水系,与原有的多条干渠相连接,呈现出了九渠龙腾、十湖相映的水城图景。

漫步在南宫湖环湖廊道能够看到,近2千亩的南宫湖湿地公园繁花正盛,绿树成荫,不同颜色的花卉绿植错落有致,装扮出靓丽的湖畔风光。沙滩游园、风亭麦饭等旅游景点各具特色,如珍珠般点缀环湖沿岸。湖东北岸,新中式建设的尚小云大剧院气势宏伟,与香风缭绕的普彤寺隔湖相望,这两座时隔近两千年的建筑,似在相互倾诉着,岁月更迭中南宫湖的古往昔今。

行进过程中,沙滩公园内儿童相互嬉戏,用泥沙做成城堡、雕塑;尚小云大剧院广场里,人们散步、打球、健身、跳舞……大家尽情享受着湖光美景所带来的健康与快乐。

“我家就住在湖岸北边的芦家庄,每天带孩子来健健身,跑跑步,景色越来越好,心情也舒爽。”带着孩子游玩的芦青女士说,他们还在村边河道中栽植了荷花,莲藕的收入带他们走上了富裕路。

忆当年:被人嫌弃的“旧城洼”

记忆中的南宫湖是什么样子的?88岁的刘明沐老人不禁打开话匣子:“在我小的时候,南宫湖还叫旧城洼,面积仅有多亩大小,由于多年断流只是一片低洼的空地了,也有村民来种一些庄稼,但赶上下大雨,就很容易淹,家里的老人经常唠叨我,夏天千万不要到那里去玩,万一有水淹着,那可就危险得很。”

“20世纪40年代的时候,这里还曾有很多鱼。我13岁的时候,还曾经跟着父亲下湖网鱼。那时湖边水仅有一尺来深,我们穿着长长的雨靴下去,每走一步都十分困难,向下一踩脚就陷下去10多公分,冒出一股污泥。但是,一网下去就能捞到十几条大鱼,有鲤鱼、草鱼,回家煮上一锅,特别香。”刘明沐回忆,那时候湖边的几个村里,也有一些人家有木船,赶上雨水暴涨起来,就会下水行船打鱼。

历史上,南宫湖也曾被遗弃。“20世纪80年代起,由于到处打井浇地,河流断流,南宫湖仅靠一点雨水浸润,几近奄奄一息。再后来,这里成了南宫市的生活污水排放地,离湖老远就能闻到浓浓的臭味。那时候,南宫湖还叫群英水库、群英湖,但是个谁也不愿意靠近的邋遢地。”说到这里,刘明沐不禁叹气。

探来历:群英汇聚挖湖筑堤

刘明沐介绍,南宫湖的前身就是古水潭。据相关记载,古水潭形成于夏代至宋绍熙年间,当时黄河干流支脉过境南宫,经新河、武强由天津入海,成就了巨鹿、任泽、隆尧、宁晋间的大陆泽,汇流形成了南宫境内的古水潭。

历史上的古水潭也曾历经磨难,几近干涸。明成化十四年六月的一场大水,南宫城被毁,县城因此搬迁新城,古水潭便改称“旧城潭”。之后,水面逐渐缩小,而且还失去了“潭”的幽深。至民国时期,古水潭的水更少了,水源仅是南宫境内十几条排水渠,勉强维持一定的水量,名称也改作“旧城洼”。

20世纪70年代,考虑到南宫属于干旱缺水地区,为了能更好地涵养水源,上级动员全县的群众都来这里,利用四年多时间,靠手挖、肩扛、车推,把不到多亩的坑地,挖到多亩。

“那个时候,我和村里的多个男青年一起去挖水库,中午都不回家,吃罢两个窝头继续干。”北胡办事处侯家庄82岁的村民侯英杰回忆。

“等水库挖好了,周围河道里的水通过来,水库周边10多个村子的群众都用这里的水来浇地种粮,免受了干旱之苦。”刘明沐难掩激动地回忆着,“可以这样说,今天的南宫湖,是数万南宫青壮用铁锨一锨一锨挖出来的,湖堤是大家用小推车硬给推出来的。大家都说,这些参与挖水库的青年,都是南宫的好儿郎,都是我们的英雄,所以这里被大家改了新名字,叫群英水库,也叫群英湖”。

进入二十一世纪,国家开始重视湿地建设,南宫湖也再次迎来华丽变身的机会。“连续几任领导班子,一任接着一任干,从引水、修建南宫湖公园,建设水系工程,到打造南宫湖风景旅游度假区,一直在努力。特别是近两年,修建了环保廊道、景观桥堤和围棋公园等多个旅游景点,南宫湖活起来、火起来了,成了市民休闲游玩的好去处。”刘明沐说。

看未来:护好生态增民生福祉

近年来,南宫市按照“生态造湖”的思路,一方面持续加强水生态保护,发展生物坝、微生物发生器、底泥固化、加装曝气增氧机、建设生物浮岛,培植睡莲、芦苇、菖蒲等水生景观植物,缓解水体污染,让水质持续得到提升;一方面加强植绿补绿,建成景观长度7.5公里的环湖绿廊工程,打造绿化景观小品,在湖西岸建设以桃花、油菜花、向日葵等农旅融合的南宫湖生态农业观光带,并先后引进西郊农场、创高农林、数字农场等一批高效生态农业项目入驻,让周围的生态也跟着越来越好。

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南宫湖成了鸟儿的天堂。据南宫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统计,南宫湖近年来候鸟迁徙的数量逐年增多,甚至有一些水鸟常年居住在此,包括苍鹭、白鹭、绿头鸭等近20种鸟类在此栖息,每年新增驻留鸟类两千只以上。

另外,在南宫湖周边,生态蔬菜采摘园、农旅观光旅游园也声名鹊起。“近两年,我在南宫湖边向游人提供餐饮,让我的腰包鼓了起来,现在我准备开个农家乐,为更多游客提供环保、绿色餐饮服务。”南宫青年李向军说,南宫湖不仅生态美,也是发家致富的聚宝盆。

“南宫旅游开发资源禀赋、优势明显。我们从长远规划入手,正在积极推进地方文化与旅游业深度融合发展。目前正准备谋划一批新的服务项目,增强综合服务功能,完善休闲度假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南宫湖旅游度假的幸福指数,让群众及往来游客收获更多幸福。”南宫市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局局长傅斗志介绍。(邢台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郭红玉通讯员陈刚)

原标题:《太行泉城美丽邢台|《记者一线听泉声》之南宫湖》




转载请注明:http://www.szhuazhuangbao.com/ajyzyj/10565.html


当前时间: